(图片来源:钛媒体AGI编辑林志佳拍摄)
12月25日消息,钛媒体App获悉,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已于近日对蓝箭航天进行9亿元投资,成为蓝箭航天历次融资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投资机构。
蓝箭航天表示,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测试及生产。
据悉,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中国最早的民营火箭公司之一。2023年7月,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蓝箭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昌武出生于1983年,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曾就职于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主要从事汽车金融等领域。
2023年6月,张昌武对钛媒体App表示,“朱雀二号”火箭使用的是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天鹊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蓝箭航天是在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使用自研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公司,通过关键核心的产品自行研发设计,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创新。同时,围绕发动机研制与火箭制造,蓝箭航天在浙江建设了湖州动力制造基地、热试车中心及嘉兴火箭制造基地,打造自身的火箭交付能力。
“所以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在正向自主开发液体火箭的民营火箭公司。朱雀二号的这一型火箭就是承载着我们从0到1的这样一个过程。”张昌武强调,蓝箭走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集设计、工艺、制造、测试、发射全部链条于一身战略能力的商业火箭公司。
人才方面,蓝箭航天现在总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早期研发主要来自航天科技一院,发动机人员主要来自于航天六院
今年1月和9月,蓝箭航天分别成功完成了350米及10公里的VTVL(垂直起降回收验证)试验,这是火箭实现可重复使用前的关键步骤;今年11月,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也成功发射。蓝箭航天当时表示,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4吨,现已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面向市场进行批量化交付。
截至目前,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天鹊”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累计出厂83台,试验总时长近13万秒,并成功助力“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入轨液氧甲烷火箭。
当前蓝箭航天的核心任务主要是两条:一是对朱雀二号改进型进行运力提升与成本优化,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实现民营火箭的商业化;二是重点研发研发对标马斯克SpaceX“猎鹰九号”的国内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也就是所谓的“天才枪手2024朱雀三号”,目标是成功发射、实现一子级的回收与复用,从而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当然也包括对外的“优越性”展示。
融资方面,据钛媒体App独家了解,目前,蓝箭航天处于F+轮左右,累计融资总额已超过70亿元,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之前,蓝箭航天共进行约8轮融资,曾在12个月内融资超过18亿元;2023年前后,蓝箭航天完成中航信托、红杉资本中国、经纬创投、碧桂园创投、明势资本、建银国际等机构的投资。
2021年前蓝箭航天公开的融资信息统计
今年珠海航展上,张昌武在演讲中透露,2025年,朱雀三号将进行首飞。明年,蓝箭航天预计将交付6发“朱雀二号”,可提供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4吨;3发“朱雀三号”火箭,并且争取在三发之内实现一子级的成功回收。
“对于蓝箭来讲,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我们自己要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让我们的战略可以走到最后,是指走完从0到1,因为对于航天行业来讲,蓝箭在商业火箭公司如果能够从0到1,会再一次系统性地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和规则,也会进一步地明确这个行业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怎么样的。”张昌武对钛媒体App表示。
本轮融资方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于2019年11月,由财政部、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共20家股东发起,募集资金超过1000亿元。基金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投向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基础及新型制造等领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
当前,中国商业航天加速追赶马斯克的SpaceX,国内商业火箭企业正逐步实现发射成功率、多频次两个要素。
融资层面,表面看中国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情况还是积极向上的。2023年,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共实施发射13次,相比2022年的5次同比增长160%;另据统计,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金额超过140亿元,比2023年增长39.8%。其中,商业卫星载荷产业链领域融资占比高达49%。
“这两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商业航天投融资又火热起来。但不管中间如何起伏,商业航天一直在慢慢生根发芽。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那么喧嚣的时候,反而更有利于真正想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行业太喧嚣了反而容易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总体来看,我觉得目前商业航天的融资环境还不够好,整个行业面临着资本投入不足的挑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相比于国外,国内头部整星企业的融资还是不够的,当然整箭企业拿到的融资也同样不够,中国目前资源太分散了,不够集中,头部企业能力有待提升。
元航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志勇认为,商业航天企业的成功投资确实需要关注多个核心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也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回报与风险控制。因此,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以应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即便企业已经建立了盈利模式,也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即实现资本化。资本市场的波动、行业政策的调整、技术进步的速度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资本化进程。
米磊强调,中国曾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决不能再错过即将到来的“大航天时代”。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