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宇 (重庆大学)
7月26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了一条“闻所未闻”的消息:大二女生李同学因不满父母的严苛管教,趁暑假出逃到北京进行兼职,追求自力更生的同时,也渴求从自己卧室里“第三只眼”的密控之下获得自由。因担心“被拉黑”的父母报警寻人,李同学提前向民警进行了报备。得知情况之后,民警对李同学和父母分别进行了耐心劝导,最终促成了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也使她的父母同意拆除安设在女儿卧室里的摄像头。(7月26日 北京公交警方)
近年来,父母以爱为名投射的“无微不至”的关注,反倒成了让子女颇感不自在的异常“凝视”,原本处在公共话题域中的隐私权也由此逐渐下沉到家庭之中,成为讨论亲子关系边界的重要议题。李同学的父母在经劝导之后愿意拆除摄像头,由此可见他们并非不顾子女感受的蛮横家长。只不过,他们试图随时掌握孩子动态的做法多少有些剑走偏锋,反而将自己的女儿围绕在玫瑰丛中,芬香艳美的表象之下密刺簇生,由此构筑了自以为“现在就出发第二季甜蜜”的“囚笼”。
实际上,过度严密的监控非但不能缩进亲子之间的距离,反而常常会在双方之间竖起一堵心灵的高墙,催长代际之间的不信任。李同学父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女儿的个人空间,对于已经步入大学、渴望独立自主的李同学而言,卧室不仅是休息的场所,更是心灵得以放松的港湾。摄像头的存在,无疑像是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让她感到压抑和不被信任。
李同学在尝受过长期的亲子不愉快之后,显然已经对与父母交流产生了强烈的抵触,以至于她在赴京兼职之时,决然地将父母拉黑,断绝了沟通回旋的余地。幸运的是,经过民警的介入与劝导,不仅李同学得以表露自己的心声,也让她的父母现在就出发第二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最终同意拆除摄像头。这一转变,再次彰示了沟通与理解在解决家庭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李同学的经历虽是个案,但它所反映出的亲子关系问题却具有普遍性。在传统的亲子关系中,“亲密”被视作一种理想的状态,而“亲”和“密”都暗示了一种距离上的“接近”,似乎父母必须时刻尝试与孩子保持连接才能为他们扫除纷繁错乱的诱惑,防止其误入歧途。但是,转念思之,这种亲子模式不仅过于强调了父母在家庭中的主导权和沉重责任,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子女在成长路上开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自由向往。
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妨适当地“放松”,主动在亲子关系之间有一些“留白”,以开明包容的心态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内自由地生长。这既是对孩子隐私权和自主权的尊重,也能够减少因父母过于介入子女私人空间而产生的不必要矛盾,反而有助于亲子之间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现在就出发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