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7天狂赚一个亿!被封杀,被下架,也挡不住观众连夜排队送钱… 正文

7天狂赚一个亿!被封杀,被下架,也挡不住观众连夜排队送钱…

时间:2024-12-24 04:11:58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山西省

核心提示

一个男的,平平无奇,被赶出家门。被老婆嫌弃,被家人痛骂,出门被车撞,险些没了命…结果,第二天一醒来,他竟然是某霸总的继承人,身价十几亿…一个女的,不小心怀孕了,结果一进门,丈夫正和小三搞在一块…那小三




一个男的,平平无奇,被赶出家门。

被老婆嫌弃,被家人痛骂,出门被车撞,险些没了命…

结果,第二天一醒来,他竟然是某霸总的继承人,身价十几亿…


一个女的,不小心怀孕了,结果一进门,丈夫正和小三搞在一块…

那小三,竟然是自己的亲妹妹…

这两姐妹,都是女霸总,两人撕扯起来,扬言要让对方的股票大跌…


这种尬土小短剧,甚至出圈到,已经有外国人在演了。

《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面人生》,女主角堪称是美国版依萍,从小惨遭父亲抛弃,如今为了给妈妈换肾不得不找继母借钱…


这不就是《情深深雨濛濛》依萍回家还被雪姨痛骂的那场戏吗?

真 · 文化输出了…


不要小看这些尬剧。

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是影视圈内难得赚钱的项目。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上线24小时用户充值金额破1200万元;

《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金额破2000万元。

制作成本仅50万元的爆款微短剧《无双》上线8天充值破1亿元。

“7天拍完,8天充值过亿,实现财富自由”

上一个能媲美的,还是缅北。

图源@新浪财经

但同时,今年2月,25300多部低俗微短剧被下架。

上个月15号,广电总局再次开展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

在我们也许并不了解的短剧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图源@财经网

短剧是什么?

一集不超过2分钟,动辄拍80至100集的剧。

常常改编自网文,以逆袭、复仇、重生、霸总为题材。

怎么赚钱?

一般会让你免费看10-20集,然后看到抓耳挠腮的反转处,让你付款。

一集通常是几毛钱,但一部剧要看完,基本上要花费惊人的上百元。

正所谓:20块钱一个月的会员app我犹豫不决,几毛钱一集的短视频我充到飞起,最后惊觉已过百


当然了,最顶级的,当属白嫖党。

为了推广短剧,会在不同的账号上,放出不同集数和剧情。

有人就这样,东凑西凑,看完了一整部剧。

高,实在是高…


那么到底是谁在看这些短剧?

据调查,短视频的受众,大多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以较低学历的中年人为主。

可能是保安,可能是外卖员,可能是家政阿姨,可能是全职妈妈。

他们工作忙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且多以体力活为主,需要强冲突满足精神需求…

随着短剧越做越精致,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开始刷了起来…

毕竟,与其忍受又臭又长的丑男古偶,不如看点上头的短剧,连上厕所摸鱼的时间都可以看…


直到《花儿与少年》综艺里,秦海璐被爆出也爱看霸总小说。

笑死,梦回《妻子的浪漫旅行》,秦海璐连睡觉都在听《狂妻来袭之九爷早安》的羞耻外放:

坐拥亿万资产,俊美邪肆,帅破天际的脸,便出现在她的眼前…


救命,秦海璐看霸总小说的那死出,像极了磕cp的我!

还有什么比外放言情小说更尴尬?

那就是,我妈外放言情小说的同时,我爸外放官场小说,他俩琴瑟和鸣…


也让我想起多年前的某位朋友,一名语文名师,甚至做到了校长的位置。

当年流行穿越小说,这位名师,偏偏就好“穿来穿去”的这一口…

好家伙,人设崩塌啊!

时至今日,还记得我们几个朋友得知时的惊讶和憋笑…


那么是谁在拍这些“不入流”的短剧?

横店群演。


所谓“横店变竖店”,这些在横屏电视剧里,只能演个男女N号的演员,在竖屏剧里,甚至可以挑角色。

可以演人间清醒的女霸总,也可以演一刀杀死好几人的女侠客。

竖屏剧让“脚脖子”演员有饭吃。

但他们管拍竖屏叫下海。

因为这和拍横屏完全不一样…

短剧《无双》

竖屏剧,充满了夸张和抓马。

一群人朝你低头,下怎么用手机赚钱跪,你必须说服自己,我就是战神,我就是龙王…

太羞耻了!


正经剧的人物小传,都有几千几万字。

但短剧不要说配角了,主角都只有几个字的描述:霸总 甜美可爱 活泼。

女二甚至是个模糊的形容:看起来坏坏的。

太抽象了。


而且情节毫无逻辑,有演员吐槽:就拍7天的戏,4天半拿来拍床戏…

这…合适吗?

更要命的是,一般电影在筹备期找演员,都会明说,不要竖屏演员。

演这些,也许会从此丢掉横屏的机会。

有人不情愿拍竖屏。

但大多数人是愿意的。

因为来横店当群演的,大多数是这样一群人。


有人从广东一家工厂辞职,加入了横店的群演大军。

为啥要来横店?

因为与其在工厂里做重复性的工作,不如出来还自由一些,反正工资都不多。

而且当群演的门槛很低。

进工厂还要考个证呢,当群演只需要在所谓的“演员工会”缴纳10块钱,提供租房证明和身份证,就能获得一张演员证。


一切都被明码标价,演古装戏,剃鬓角,10块,剃光头,40块。


群演拍10个小时的工资是120元,超一小时加10块。


工资都半月一发,从不拖欠。

拍戏超过晚上7点,就要发车补5元。

互联网公司有35岁红线,但在横店却不看年龄。

哪怕是“躺平”也有钱。

比如躺着演死尸,如果往脸上抹血浆,还能加价20块。


甚至连饭都可以捡。

去剧组住的楼,找他们没吃完的饭,在横店,这种行为见怪不怪,内行曰之“扫楼”。

也许对演员来说,横店和梦想有关,但是对大多数不起眼的群演来说,横店和温饱有关。


横店的生活成本,也非常低。

由于很多的群演来来去去并不固定,横店有很多二手店。

10块就能买个包,200块足够置办全屋。


作为一个四五线城市,消费也并不高。

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和三和大神相似的,横店大神。

要是卷的话,也可以。

没戏的时候,就去送外卖,搞装修,发传单,摆摊。


有人放弃拍戏梦想,被人鄙视,但看准了照片的刚需,毕竟每个群演的演员证上,都要有照片。

于是开了一间照相馆,赚得盆满钵满,房子也买了,成为了大家口中第一个“老板”…


有人饰演曾国藩,身上还穿着戏服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摊位被占掉,直到拍完戏才急匆匆赶过来,被同伴笑说“曾国藩,摆地摊”…

形形色色的人,在横店形形色色的活法。

与其说是为了梦想,不如说这是他们最熟悉的工作形式——打零工。

有时候干着干着,演戏反而成为了副业。

直到短剧的出现,让他们重新有了更多的选择。


为什么短剧会兴起?

疫情之后,整个电影行业陷入停滞,到了疫情结束,都无法回血。

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和回报周期都太长,最少也要半年。

但短剧非常快,一周7天就可以拍完,走完后期剪辑到上线,不超过20天。

图源up:差评君

一上平台,所有的短剧都会进行投放,增加曝光度,也是一种市场测试。

如果1万块钱进去,最后只充值了2000元,ROL(投资回报率)为0.2,这样的项目,下集怎么用手机赚钱都不用拍了,立刻被砍掉,直接拍另一部…

市场反馈变得清晰可见,及时止损,不存在之前拍电影血本无归破产的情况。

而且由于镜头,打光,后期都不需要多讲究,甚至可以交给AI来后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有人苦笑:没想到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率先在短剧领域完成

短剧《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

而且我们实在是受够了这些又臭又长的电视剧,电影。

记得当年有部易烊千玺大热剧《长安十二时辰》,原本就25集,结果拖到了48集。


毛尖教授辣评:本来以为要看大结局了,没想到第二天醒来,说好的25集,突然变成了48集,简直离谱!

一个好剧是怎么被拖垮的,《长安十二时辰》绝对是一个案例,一个时辰接着一个时辰,把人生拖入虚无


我们实在是受够了啰里吧嗦的无用情节,反反复复的回忆杀,要死不死的人物…

也受够了平台按照集数来买剧,拍得越长广告越多钱越多,完全不管观众死活,开了会员还要看广告…

小短剧则完全没有这些,恨不得不说一句废话,不多拍一个场景,因为这意味着,多了成本…

他们抠抠搜搜,横不得把所有爽点都给你。

正如一位小短剧的编剧所说:

打架还不够有意思,原配打小三就更好。

这一段怎么莫名有点百合感

女同学给男生发信息邀请赴约不够有力度,把女同学换成女神,发信息变成发有诱惑力的照片。

为什么不能赴约,一般理由还不够,要把赴约的阻碍变成放弃升职的机会。

为什么看似如此抓马的剧情,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而且还是年轻人?

有一个说法,叫文化体力

指的是每天用来进行文化活动的精力。

平时下班只想回家躺着刷手机,追剧只想看不动脑的甜剧爽剧,看综艺只想看剪好的cut,看剧只想看b站的吐槽…

工作已经足够疲惫,足够耗脑,已经没有多余的体力,来做任何需要动脑的输入,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常见…

《花束般的恋爱》中被耗尽“文化体力”的年轻人

而在这些短剧中,男频又以屌丝逆袭,霸总翻身为主…

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男性,虽然性别为男,但并没有得到“男权”。

但又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自认为有权…


为什么女频总是撕小三,逆袭大女主,霸总爱上我…


那是因为幸福的女人,实在是太少…

至于国产土味剧,为何能出圈到外国,只能说,人性的就是世界的,那些我们隐隐发作的仇恨,那些把人踩在脚下的兽性,挥之不去…

为了表达权力,短剧里的巴掌,都是批发的…

关键是,这些剧看似赚很多,什么成本50万的《无双》,充值达到1个亿…

但事实上,光是投放,就花了8000万…

也就是说,这些剧真的好吗,不,它不够好,但你能看到…

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这个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前天公布的年度国内热词,没有草台班子我是不服的,还得是第四声的动词草,草台班子…


短剧的出现,几乎打破了所有我们认知的影视规律,我们认为,好的才可以出圈。

比如今年《漫长的季节》《奥本海默》《芭比》…

《漫长的季节》海报

又比如我心中的神作《绝命毒师》,多达26条故事线,里面的人物怀特,甚至被认为是十六维的多面人物…

只有这样的剧,才配得上是电视剧,才配得上拍这么多季,这么多集…

但现在是,不管好不好,先用流量出圈了再说,先占领了大众的视野再说…

《绝命毒师》剧照

这一切,都越来越拷问真正的创作者:

为什么必须横屏,为什么必须进电影院,为什么必须2小时,为什么必须是电影?

有一个悲观的说法是,电影本就是小众的艺术,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大众…

而也许它最终,也会回归小众。

在未来,大多数人也许需要视频,但不需要电影…

参考资料:
三联生活周刊:《横店变“竖店”:靠微短剧生存的演员们,最怕“爆款”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短视频时代,电影要加油啊!